8月15日,为助推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哈尔滨市科协举办了哈尔滨市关爱外来务工子女科普志愿服务实践基地、哈尔滨市关爱残疾人科普志愿服务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哈尔滨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韩文泰,党组成员、副主席于军和市残联党组成员、纪检组长邵英民出席了活动。市文明办志愿服务工作处,道外区科协、区文明办、区教育局,南岗区科协、区文明办等相关单位、部门负责人参加了揭牌仪式。
与会领导参观科普志愿服务实践基地(何兰英 摄)
伍连德小学是哈尔滨市外来务工子女集中就学的小学之一,市残疾人托养培训指导中心是全市残疾青少年教育培养基地。哈尔滨市科协援建关爱外来务工子女、残疾人科普志愿服务实践基地,目的是向外来务工子女、残疾儿童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加强对外来务工子女、残疾儿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外来务工子女、残疾人儿童营造一个综合性、富有科技文化内涵的环境和氛围。
按照全市创城工作的总体部署,哈尔滨市科协结合“科普服务创城”活动的开展,将援建科普志愿服务实践基地作为科普服务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十项重点活动之一,出资4万余元,对哈尔滨市伍连德小学、哈尔滨市残疾人托养培训指导中心进行了科普设备支持,援建了哈尔滨市关爱外来务工子女科普志愿服务实践基地和哈尔滨市关爱残疾人科普志愿服务实践基地。应两所学校的要求,科普志愿服务实践基地展品分别包括牛顿碰撞球、左右手定则演示器、滑轮组、星座镜、光控灯、光电板、鱼洗、雅各布天梯、人体导电球、气流气球、光压风车、发电轮等科普实验器材,每个基地有35项778件展品。
据介绍,今后,全市外来务工子女和残疾人,都可以到科普志愿服务实践基地,参与有针对性的科技实践活动。哈尔滨市科协和道外区、南岗区科协也将定期组织科普志愿者到基地辅导同学们开展科普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培养科技创新意识,进一步锻炼动手动脑能力,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科学素质,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