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科学素养 共同建设美丽临安
作者:  |  来源:  |  更新时间:2014-12-05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近三年来,市科协坚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科技工作者和加强自身建设”的“三服务一加强”工作定位,把中心工作和省市重点工作相结合,主动服务大众。积极创新的同时紧密团结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思想,通过形式多样的科学知识普及活动,在全市传播科学思想方法,推广科学先进技术,切实提高了全市老百姓的基本科学素质。
市五水共治办:坚持科学治水 保障水源安全
近年来,“水多,水少,水脏,水浑”是我市治水工作面临的“四大难题”。为保证生命的源泉,工业的血液和城市的命脉,市委市政府作出“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五水共治的战略性决策。当前,我市“五水共治”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市相关治水部门更是利用科普知识,系统谋划、统筹兼顾,实施科学治水。
治污篇
随着人类生活生产的不断发展,水污染日益严重,我市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为重点,切实开展污水治理工作。据悉,目前我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主要采取进厂处理和村域自建集中型处理模式。
科学治水,合理治污。我市合理利用科学技术手段,例如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过程中采用生物反应器处理技术、自然处理技术等,使污水治理更加科学。
防洪篇
为在洪水多发时切实保障全市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我市除事先选择最佳撤离路线、修筑避难通道,准备医疗和水、食物、日常用品外,还积极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向全市人民宣传洪灾来临时如何自救的科普知识,安抚大众情绪。
“科普知识不仅仅是用来宣传的,而是在危难关头用来保命的。”市防洪指挥部负责人介绍。该负责人还说,洪水来时不要恐慌,采取正确自救方式保命才是关键。
排涝篇
虽然,城市内涝不及洪水来得可怕,但其也给国家、社会和广大老百姓带来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排涝水列为“五水共治”工作内容之一。
在治理城市内涝过程中,我市把治理工作和科普宣传相结合,通过分散式的方法消化降水,减轻排水管网压力的同时,向市民朋友宣传普及可利用房顶种花种草、多建地下蓄水池等滞留雨水,缓解城市内涝等排涝知识,取得一定成效。
供水篇
为优化我市水资源和水环境,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我市重点开展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水源地保护工程以及於潜、昌化水厂的改扩建工程,确保全市人民有水喝、有安全水喝。
而为了保障高层用户正常用水,我市自来水公司引入了无负压供水设备。同时,我市还不断加强管网更新改造、优化管网结构、采用双水源供水、增强压力监管以及增强抢修能力,确保在管道破裂等突发情况下进行应急供水。
节水篇
节水不等同于不用水,而是在水量不变的情况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大力提高水的利用率。为此,要牢固树立“节约水光荣,浪费水可耻”的信念,时时处处注意节水。
家庭节水除了要养成良好用水习惯,树立惜水意识外,合理使用节水型水箱、节水龙头、节水马桶等节水器具也很重要。同时还要不定期检查自来水管路和水龙头等,发现漏水及时维修,避免“滴水成河”。
锦城街道:“三个加强”全面推动街道科普工作
近年来,锦城街道通过不断“加强科普网络、加强科普队伍、加强科普阵地建设”, 科普工作水平逐年提升,获得“浙江省科普示范及杭州市科普文明示范街道”等荣誉。同时,街道还以各社区和各村为依托,不断加强科普网络队伍建设和科学技术各类知识宣传,积极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科普系列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
以法为据
在开展科普工作过程中,锦城街道以《科普法》等相关法律为依据,结合实际,切实把科普工作提上议程。例如,把科普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制订有科普工作的长远规划,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检查,年末有总结”。再如,根据人事变动及科普工作需要,及时调整科普工作领导小组等,在组织上保障科协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锦城街道每年都会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科普经费。据统计,2013年锦城街道累计投入科普专项经费72万元,从物质上保障了街道科普工作的顺利开展。
以建促强
为加强阵地建设,广泛宣传科学知识,锦城街道专门设立图书馆,藏书1万册以上,其中科普图书5000册。辖区9个社区和13个村居均配有科普阅览室或科普宣传栏。同时,街道还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开展科普活动,通过“招贤纳士”,不断壮大科普宣传队伍。目前,街道有科普宣传员334人,科普志愿者200余人,科普人才资源库中存有各类专业人才1000多人,拥有省级示范社区7个,杭州市级示范单位16个。并建有横街村“浙江省优秀葡萄园基地”。
以点带面
锦城街道以活动为抓手,联合社区、企业、学校等相关单位,点面结合,积极开展各类科普宣传活动,切实推动科普工作全面发展。一方面积极举办各类科普活动,另一方面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广泛开展农村科普宣传、农民素质培训与双证制教育等工作。为充分发动各企业的科学创新热情,街道以科技是企业发展之本为切入点,鼓励更多企业参与科学创新,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据统计,2013年,锦城街道完成或协助完成各类农民素质培训743人,培训涉及果蔬栽培、粮油技术、园艺培育、蔬菜安全、电子商务、计算机操作等项目。
市疾控中心:将科普文章融入健康教育工作
如果说身心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那么健康教育便是积累“财富”的重要手段。今年,市疾控中心把健康教育工作与国家卫生城市复评和健康城市建设工作相结合,利用科普宣传等方式,做好全市健康教育工作并取得较大成效。
活动促进宣传
为使广大市民朋友进一步了解健康教育科普知识,市疾控中心联合文昌阁社区和浙江农林大学,于今年3月20日开展“世界结核病防治日”宣传活动。4月23日,联合市抗癌协会、新民里社区一起,在南苑小区开展了“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和“儿童预防接种日”宣传活动等等。通过展板展示、发放手册、当面讲解等方式,向广大市民朋友普及健康教育相关科普知识,在全市形成了较浓厚的健康教育科普文化氛围。同时,在报纸、电视开办科普栏目,建立微信公众平台(公众号laa-cdc)等,利用不同媒介进行宣传教育,与市民互动。
调查了解实情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为深入了解我市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市卫生防疫站在6月份对我市农村居民、城市、农村学生、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企业职工、流动人口等6类人群进行了基本卫生知识和重点卫生知识调查。“调查对象年龄在15—69岁,由省疾控中心统一制订标准问卷,调查员现场问卷调查。调查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共抽出12个调查点,调查505人份。调查结束后所有数据均已录入数据库并报省市健教所。”市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建设健康场所
今年市疾控中心以健康为中心,以健康环境、健康社会、健康人群为主题,建设各类健康促进场所15家,包括位于锦城街道青柯村、太湖源镇中心卫生院、市图书馆等地的9家市级、县市级健康单位和天目初级中学、青山初级中学和太阳小学等健康促进学校6所,并开展业务培训和业务指导,细化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同时还借助国家卫生城市复评平台,组织开展健康教育业务培训、恢复锦城健康教育一条街、播放健康教育公益广告等,提高广大市民健康知识知晓率,打造健康教育亮点。
市气象局:积极开展气象科普宣传 努力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大旱时的人工降雨,洪涝后的及时排水,气象灾害应急演练,气象知识广泛宣传……近年来,市气象局通过走乡村,进社区,入景区,下企业,访农居,走学校等,开展了一系列气象科普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了广大市民朋友掌握和应用气象科学知识的能力。
开展气象科普宣传教育
今年3月23日“世界气象日”,市气象局联合镇(街道)、社区及科协、农业等单位,组织开展气象日主题科普宣传,通过陈列展板,发放气象专刊等,向广大市民普及气象科普知识。同时开放我市国家气象观测站、气象台,以理论讲解和实地参观的方式提高市民的气象科普知识和突发气象灾害应对能力。而为提高广大市民的防雷意识,我市于6月23日“杭州市防雷宣传日”开展了防雷宣传科普活动,利用网络、手机短信等多种手段提醒市民做好雷雨季节防雷措施,增加宣传覆盖面,切实保障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培训
近年来,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村民对新建住房的要求也逐渐提高。除了外在美观,更多的开始追求舒适与内在安全。从市气象局得知,近年来有很多村民致电咨询新建住房防雷问题。针对该现象,市气象局一方面及时回应,另一方面走村入户,开展防雷安全专项检查和气象协理员、信息员等业务培训。市气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常规业务培训,他们还积极介入全市农村山洪预警员、河道巡查员等工作,开展气象防灾减灾标准镇、示范村创建,进一步提升广大市民应对突发气象灾害的能力,取得了一定成效。
提高校园科普宣传水平
今年,市气象局工作人员走进锦城第一初级中学,围绕我市气候特点、气象与生活、气象探秘、气候变化、气象灾害及其防御和气象小知识等主题,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为学生作集科普性、趣味性、启发性为一体的讲座。此外,还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开展气象科普宣传,组织城南小学四年级200多名学生走进我市国家基本气象站,开展气象专家零距离活动。参与学生纷纷表示,通过亲身体验,不仅学到了气象科技知识,也增强了自身保护气候、爱护地球的意识。
高虹镇:夯实科普建设基础 提升全民科学素养
全面落实《全民科学素质纲要》、不断完善科普工作阵地、积极开展科普系列活动、大力普及农村科普知识……近年来,随着“科普投入”的不断增长,高虹镇科普建设能力不断提升,先后获“杭州市科普文明示范镇”、“杭州市全民科学素质先进镇”等荣誉。在科学技术的大力支撑下,境内产业经济和农业水平都有了全面发展。
完善队伍抓落实
打铁还需自身硬。为更好地推进科普建设工作,高虹镇不仅把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和科普工作纳入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年度目标考核,还在辖区9个行政村建设科普组织,负责落实镇科普各项工作。“除了自身队伍建设,我们还不断加强与外界的合作,进一步扩大科普宣传涵盖面。例如,联合其他单位组织开展科技周、科技下乡等活动。”高虹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据了解,为更好地提升全民科学素养,镇工作人员对公务员、企业人员、学生等不同群体的科学素养提升情况做了详细分析研究和记录,使科普建设工作更加细致和深入。
上下联动广宣传
据了解,为拓宽科普宣传覆盖面,高虹镇每年都会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活动和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同时还经常组织开展科学、文明、健康的群众性科普活动,多次邀请市科协、农业局、林业局、科技局、等相关部门开展大型送科技下乡活动,通过现场解答、发放资料、青少年夏令营、文艺演出、群众素质教育等方式,深入科普宣传,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参加农业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培训后,我就变成现代化新型农民了。以前靠体力,现在靠技术,科技下乡真是个好东西。”高虹镇陈家坎村竹笋种植户说道。
提升服务促发展
科普宣传建设工作的最终目的在于把科学技术运用到生产生活,为此,高虹镇一方面积极完善科普基础设施和设备建设,另一方面不断提升自身科学服务水平。据了解,高虹镇把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先进镇创建活动作为推进全镇物质、精神、政治、生态“四个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积极发挥科普示范村、示范基地和示范户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实现农业增产增收“双赢”。
潜川镇:科技助力“生态文明和谐秀美潜川”建设
近年来,潜川镇以建设“生态文明和和谐秀美潜川”为目标,以“崇尚科学、创新求真、广泛宣传、积极引导”为科技进步和科普工作的主要抓手,进行科学种植,科学生态养殖等,并不断加强科普网络、科普队伍、科普阵地建设。先后获得全国优美乡镇、浙江省生态镇、全民科学素质先进镇等荣誉称号。为进一步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潜川镇积极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科技进步和科普系列活动,全面推进潜川镇科普水平和四个文明建设。
nbsp; 科学种植打造四季果园
两年前,潜川镇阔滩村小垄山杂草丛生,一片荒芜。如今,樱桃、猕猴桃、水蜜桃等树苗已有一米余高,原本的荒山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生态果园。“这都是科技下乡的功劳。果园占地200余亩,从造田造地到树苗选种,除草施肥到钢棚搭建,每一个环节都有科技成分。”果园主人许红梅说,她是参加了村里的科技培训班后才有利用科学知识进行生态种植的想法。后来,在镇村相关部门的支持和科技人员的指导下,她成立了“红梅秀林”家庭农场。
据了解,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构建科普示范体系,潜川镇着力创建科普示范村、示范基地等并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同时,充分利用阔滩村立地条件和土地优势,整合有利因素,以生态果园、现代农业和教育基地为建设目标,使阔滩村发展为以四季水果采摘、果园观光为特色,结合农耕文化挖掘和劳作体验等功能的集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特色性新农村。
生态养殖建设示范基地
门前一水塘,成片的水葫芦和几朵紫色小花格外显眼。水中三两只鸭子,时而追逐,时而小憩。山林丛中,蛋鸡成群……潜川镇生态农庄、沙门坞家庭农场猪场“颠覆”了传统猪场蚊虫扎堆,臭水横流的形象。猪场规划有序,猪粪经轨道车运输到蚯蚓繁育车间繁殖蚯蚓,尿液废水经沼气池发酵后通过污水泵二级提升到农庄海拔最高点(一级沼液储存池)储存,供果园牧草基地备用肥料。
潜川镇生态农庄利用科普知识,积极实施“畜禽粪—蚯蚓—禽”、“畜禽尿—沼气—水果、牧草”等多种生态循环模式的可持续发展产业。猪场管理人员告诉记者,以前每年烧饭要用15桶煤气,如今全用沼气代替,节能又环保。据了解,实施标准化生态养殖后,猪场和周边环境大有改善,且经济效益也成倍增长。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澶ф眽缃戠粶 澶ф眽鐗堥�氬彂甯冪郴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