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论坛是由黑龙江省科协主办、国家杂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办的一次高水平学术研讨活动,来自美国、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家和国内杂粮生产与加工领域的专家将围绕论坛主题作学术交流。这是我省杂粮领域科技工作者与国内外专家学者交流学习的好机会,必将对提升和发展我省杂粮研究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国各级科协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联系服务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团体,是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黑龙江省科协承蒙各方支持和国内外有关专家重视,搭建这样一个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为本省但不限于本省杂粮研究领域的科技工作者提供服务,这是我们义不容辞而且感到很荣幸的事情。
牵头承办本次论坛的国家杂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设在我省的国家级杂粮研究机构,汇聚了国内杂粮研究领域顶尖的专家学者,是国内杂粮工程技术研究方面的排头兵,多年来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营养安全,推动杂粮产业发展、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将继续为我省粮食产业乃至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智力支持。
众所周知,黑龙江是中国的产粮大省,具有天然的粮食生产禀赋,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几十年的开发建设,成为享誉中外的“中华大粮仓”。这片世界少有的黑土地,具有生产杂粮的基础和优势,在基本克服了以短缺为主要特征的粮食供需矛盾之后,面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度改革,按照认识、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新要求,我们的粮食生产要在保障总量安全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增强更多品种、更高品质、更有内涵的有效供给,杂粮生产及其深度加工乃至营销在新的高度上被提上重要日程,成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面对的重要课题,也对杂粮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们提出了新的需求。
黑龙江粮食生产适应扩大供给总量的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主要得益于科技进步。现在我们要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粮食种植结构,增加更高质量、更具特色的有效供给,很重要的是把优势品种向优质上调、把品种结构向特色上调,适度恢复和发展杂粮生产成为必然选项。但是,杂粮生产不可能是低水平的重复,必须是在更高水平上的恢复,要在品质和产量两个方面同时下功夫,还要在培育产业链、开展精深加工上做文章。这就需要更高水平的科技进步做支撑。
我们党的十九大报告对“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论述,为我们发展杂粮产业、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对我省进行考察时强调,要以“五头五尾”(“油头化尾”、“煤头电尾”、“煤头化尾”、“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推动黑龙江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的思路,积极探索发展杂粮产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前两天,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农学会成立100周年的贺信中强调指出:“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深化精准扶贫,提高广大农民生活水平,对农业科技和农业农村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总书记希望中国农学会团结带领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面向农业科技创新主战场,在推动我国“三农”事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总书记这一指示,对于我们做好科协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举办杂粮生产与加工技术论坛,一方面是为专家们提供交流研讨的平台,以期在杂粮生产及加工的技术层面取得新的收获;一方面也是开辟听取专家意见建议的渠道,以期在发展杂粮产业的战略和政策层面获得真知灼见。
希望各位专家在接下来的研讨中,集思广益,畅所欲言,为实现本次论坛的目的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