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晓敏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专题 培训班上的讲话
作者:  |  来源:  |  更新时间:2017-12-27

  各位学员、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在全国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大背景下,在全国人民沉浸在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喜悦之中,今天,我们在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历史文化名城杭州举办黑龙江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专题培训班开班仪式。在此,我代表黑龙江省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黑龙江省科协、黑龙江省公务员局对参加本期培训班的学员表示热烈的欢迎!向浙大继续教育学院对培训班的大力支持和周到安排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各市(地)对此次培训的高度重视和精心选调培训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向省公务员局和省科学素质纲要办成员单位对我省科学素质工作的支持表示由衷的敬意!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在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的基础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此次培训班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推进《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的一次具体行动,对提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增强创新意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党的十九大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形势更加复杂、任务更加艰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直接影响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科学管理、科学执政程度,直接影响各项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因此,抓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教育培训,努力提高其科学素质,实现科学民主决策、提高依法执政和科学管理水平势在必行。借这次培训班的机会,就提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切实增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紧迫感

  科学素质是决定全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实现美好生活的前提,更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础。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科技已经深刻地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公民科学素质已经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先进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之一,成为影响到社会稳定、国计民生、生活品质的直接因素。

  (一)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是夯实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社会之基的迫切要求。公民科学素质是科技创新的“土壤”,是国家竞争优势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科技三会”上指出:到2020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第一个阶段,从二年到二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如期实现“三步走”目标,完成“两个阶段”的新任务,战略基点在于全民科学素质的持续提升,形成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源头活水。无论立足当前还是着眼长远,都必须把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跨越,作为攸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的重大基础性社会工程。

(二)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是落实新发展理念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落实新发展理念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具体行动。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对助力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要围绕黑龙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提出的“发展动力转换和经济转型升级”这一关键环节,加快提升广大劳动者科学素质,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三)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科学素质决定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科学素质的高低反映社会的文明程度,也关系着社会治理的成效。科学如果“缺席”,谣言就会“盛行”。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是消除封建迷信、伪科学、极端思潮滋生土壤的治本之策,是实现社会的良好治理与和谐稳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举措。

  (四)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是顺应人民群众新期盼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迫切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科学素质折射出一个人的生活品质和精神品味,科普工作不仅是提升科学素质的重要渠道,也是增进民生幸福、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从这个意义上讲,科普工作也是民生工作。要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响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科学文化需求,全面增强科普公共服务产品的有效供给,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精神需求,提高人民群众文明生活和追求幸福的能力,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学以致用,做弘扬科学精神的践行者

  2006年,国务院发布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标志着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正式纳入了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开始了政府推动、全民参与的历史新时期。相对一般公民而言,公民具备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科学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对科学知识的关注不仅仅只是在眼前生活生产层面,还应了解当代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现状、趋势及其影响,把握世界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向与趋势;了解重要科学和高新技术领域的最新发现与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新兴产业,把握经济发展与结构调整的科学技术取向,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全民科学素质纲要》从我国基本国情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实际出发,将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作为一个重点人群,提出了“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在各类职业人群中位居前列”的目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对科学精神不只是要崇尚,更要在日常工作中体现、发扬和丰富。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要求来看,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应该具备如下的科学精神。

  (一)具备理性思考、把握规律的科学精神。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在实际工作中,要增强对问题理解的深度,准确把握问题的本质,进一步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就必须善于从深层次去思考,理清思路,改变工作在低层次徘徊的状况,使工作收到最佳效果。

  (二)具备超前谋划、统筹兼顾的科学精神。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要敢于突破陈规思维,善于以改革的思维和勇气,从发展全局和宏观政策中发现新的机遇,真正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超前思考,超前谋划,组织和带领广大干部群众,与时俱进,奋勇争先,从而在发展中抢占先机,拔得头筹。在工作成效上能够立足以人为本,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坚持统筹兼顾、长短结合,正确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显绩”和“潜绩”的关系,杜绝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的官僚主义,多做打基础、利长远、促民生的好事、实事。

  (三)具备集思广益、科学决策的科学精神。我国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阶段,决策内容越来越丰富,决策过程越来越严谨,决策产生的效果和影响也越来越深远。“想当然”“拍脑袋”“拍胸脯”的决策,往往都要交上一笔昂贵的学费,使工作走了弯路,群众利益受到损失。因此,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必须要做到科学决策,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按照新发展理念的要求,正确运用社会发展规律、经济规律和客观规律,把握全局,审时度势,足谋善断。

  (四)具备攻坚破难、改革创新的科学精神。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科学的本质和核心。要使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思想观念、政策措施、工作方法,必须适应这种变化而不断发展和创新,从而开辟新的突破点,推动各项工作的发展。

  总之,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在日常工作中应积极探索,从客观实际出发,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旗帜鲜明地反对违背科学精神的一切伪科学、反科学和封建迷信等,争做弘扬科学精神的践行者。

  珍惜机会,确保培训取得实效

  这次培训班课程设置内容丰富,安排紧凑合理,师资力量雄厚,对提高大家的综合素质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参训的同志们要有身份意识、形象意识和表率意识,自觉用更高标准和更严要求来自我约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树立良好学风,在有限的时间里,集中精力,潜心钻研。望各位学员能够坚持精研细琢,学深悟透,做到真学、勤学、善学;坚持学以致用,联系实际,做到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坚持问题导向,务求实效,做到边学习、边改进;坚持见贤思齐,补齐短板,做到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坚持遵守各项培训纪律,严格执行“八项”规定,注重团结、尊敬师长。相信通过此次学习培训,一定能够使大家提高理论水平,拓宽工作视野,学到实际经验,增强解决实际问题和推动事业发展的能力。真正做到在认识上确有进步,学习上确有所获,素质上确有提高。

  最后,祝大家学习愉快!身体健康!

  谢谢大家!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澶ф眽缃戠粶 澶ф眽鐗堥�氬彂甯冪郴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