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于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蓄积量大、森林覆盖率高的黑龙江省而言,尤为如此。2019年9月16日—20日,中国林学会组织来自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省林学会、黑龙江省林科院、浙江农林大学的专家赴哈尔滨、农垦九三分局、大兴安岭及黑河等地,专题对黑龙江林业产业发展实施调研,总结发展模式、经验做法,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推进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分类发展主导产业
1.突出发展寒地林果产业。依托与俄毗邻优势,走“引种基地做细,繁育基地做大,推广种植基地做强,加工产品做精”的产业发展之路,建设沿黑龙江爱辉-孙吴-逊克以蓝靛果忍冬为主,花楸、穗醋栗、大果沙棘、榛子等多品种搭配的高纬寒地特色林果产业集群。
2.做大做强道地北药产业。科学规划,规模发展,建立标准化北药栽培基地,建设逊克—孙吴—爱辉—嫩江北药种植带,打造“中国北药之乡”。采取“大户引导、群体跟进”的措施,大力推广北五味子、赤芍、防风、水飞蓟、板蓝根等优质品种栽培;开发保健精深加工产品,确立开发五味子、黄芪、苍术、赤芍、鹿、林蛙和黑熊等为主的道地中药品牌;以产地初加工、饮片加工及提取物加工为核心,优化加工技术,提高加工水平和产品品质,增加附加值。
3.继续壮大林下养殖产业。利用林下良好生态环境资源,建设林下养殖标准化产业基地,借助现代林业技术,改善林下养殖产品品质;强化与广东投资商会、温氏集团等有实力有投资意愿的企业合作,扩大森林猪、森林鸡以及梅花鹿等珍贵野生动物的养殖规模,打造养加销一体化的产业链条。
4.大力发展森林食品产业。充分利用丰富的林下纯天然、无污染的鹿、蜂、食用菌、山野菜、坚果、浆果等林副产品资源,发展具有特色的林下资源采集与加工业,向产业化、品牌化方向迈进。发挥孙吴县逐年形成的大小兴安岭山产品集散地优势,建立以黑河市区-孙吴为轴线的森林绿色食品加工园区,研发生产森林绿色食品和保健品,实施品牌战略。
5.稳步发展特色种苗产业。重点建设黑河市林业中心苗圃、各县(市、区)中心苗圃等18处苗圃,发挥黑河中俄林业科技园区、爱辉三站远东苗木基地、孙吴沿江大果沙棘繁育园等大型林木种苗产业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打造立足省内、面向全国的特色林木种苗品牌。大力推广繁育成功并经省级评审命名的蓝靛果忍冬、花楸、穗醋栗等6个品种。
6.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大兴安岭作为我国最大的国有原始林区,有许多优美风景资源有待深度发掘,如图强林业局的龙江第一湾、天然黑桦林、乌苏里浅滩、垂钓湖,阿木尔林业局的古城岛、韩家园林业局的日军侵华遗址、新林林业局的原始林等。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后,森林旅游将成为主导产业,应该加大审批力度,把优质景区景点纳入森林公园。建议成立地、县两级森林公园管理机构,进一步理顺体制,明确职责权限,以利于与国家林业草原局森林公园管理办公室沟通,争取更多的优惠政策、资金支持。
二、推进林业产业标准建设,切实提升产品质量
1.加强林业产品品牌建设。推广使用“大兴安岭+企业商标”双品牌,在不失企业自主风格的基础上,凸显产品的“大兴安岭”地域特色,逐步实现产品生产、包装、品牌、营销“四统一”。加快产地认证,对新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质量奖”、“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的企业,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2.开展道地中药材产品的原产地认证和保护。加快对金莲花、芍药等道地品种的GAP认证,选择重点品种先期进行GAP研究开发,组织开展规范化技术攻关,制订标准操作规程,依托呼玛县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开展中药材产品检验检测工作,确保用好的品质占领市场、引导市场。
3.加强市场营销体系建设。积极发展“互联网+”营销模式,降低对传统销售渠道的依赖,加强产业信息交流平台建设,实现与国内主要市场的信息实时对接。
三、推进林业创新资源整合,形成产业扶持合力
1.强化政策扶持。要在土地审批、林地合理利用等方面支持林业产业发展。争取长期实行并进一步采取税费优惠措施。加强金融和信贷支持,争取设立市县两级政府林业产业发展基金,争取适当延长贷款期限并实行优惠利率,稳定财政贴息政策;落实林地、林木资源抵押政策;鼓励保险公司对林业企业、林农的种植、养殖、加工开展优惠性保险。
2.提供技术支撑。搞好中药材基础性、应用性理论研究和开发,特别是重点抓好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中药材优良品种选育和繁育、病虫害防治与中药材无公害种植配套等新技术研究和开发,并加快新成果、新技术的应用转化和推广。
3.健全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科技推广机构和协会作用,建立健全多层次全方位的产业服务体系。联系高校、科研院所加强技术培训,引进高端人才与技术,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调研专家:
迟德富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教授
陈祥伟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教授
李立华 黑龙江省林学会,秘书长/教授级高工
于文喜 黑龙江省林科院科技处处长/研究员
曾祥谓 中国林学会学术部,主任/教授级高工
周晓光 浙江农林大学科技处,副处长/副教授
李 彦 中国林学会学术部,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