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尖端 仪器报国——记2021年“最美科技工作者”黑龙江省候选人谭久彬
作者:  |  来源:  |  更新时间:2021-10-26

谭久彬,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精密仪器工程研究院院长,兼任国家计量战略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际测量与仪器委员会(ICMI)常务委员等。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一、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等,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等称号,获授权中外发明专利132项,制定标准26项,发表SCI、EI检索论文310余篇,出版专著3部。

谭久彬致力于高端装备制造中的超精密测量与仪器工程研究,提出多模复合运动基准方法、多轴运动基准误差分离方法和主动负刚度隔微振方法等,研制成功4种国家级计量标准装置、21种大型超精密测量仪器和超大型超精密测试装备,解决了我国30余种高端/尖端装备研制生产中的超精密测量难题,建成国内第一个超精密仪器研发基地和产业化基地。

从“白手起家”到“填补空白”

1992年,课题组刚成立时只有3个人,挤在借来的一张实验桌上。谭久彬瞄准了国家急需、“买不来绕不过”的国防航天核心基础装备——大型专用精密测量仪器研究。当时一项大型专用精密仪器的研制项目必须赶在两年内完成,难度很大,团队开始与时间赛跑。白天外界的振动、噪音等对实验结果影响很大,只能在凌晨三四点钟夜深人静时进行实验,团队成员全部吃住在实验室。1995年,我国第一台大型专用精密仪器在“三人一桌”的年轻课题组诞生。

国家需求就是我们的第一选择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挑战尖端,仪器报国”——这是谭久彬做出的选择。他带领团队研制成功大深径比微/小孔径超精密测量仪器,解决了航天发动机喷燃部件超精密测量难题;研制成功了超大型精密仪器装备气磁阵列隔微振平台,解决了高性能卫星相机装调测试中的微振动干扰难题,使我国高分辨卫星相机装配、调试和测试能力跨入国际一流水平;研制成功了超精密航空发动机智能装配测试仪器,应用于全国四大航空发动机生产线,使我国航空发动机的一次装配合格率和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得到了大幅提升。他瞄准尖端装备的“珠穆朗玛峰”“卡脖子”装备——先进光刻机,突破45nm光刻机双工件台多项关键技术。

“三十年磨一剑”奋斗不止,他靠的是“百般奇崛志,一颗平常心”,靠的是永不停止跋涉、永不放弃攀登的精神,他把为国肩负重任、“挑战尖端,仪器报国”,当成了自己的初心和毕生的使命。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澶ф眽缃戠粶 澶ф眽鐗堥�氬彂甯冪郴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