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省数字化建设的总体情况
1.截至2020年底,全省累计认定数字化示范车间128个。我省数字化示范车间建设发挥了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但需继续加快推进。
2.截至2020年底,我省“互联网+监管”系统累计上报国办各类监管数据2000余万条,全省市(地)政务服务网已全部接入黑龙江政务服务网。我省电子政府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但还需重点发展多元社会治理与公众参与。
3.截至2019年底,我省互联网普及率为75.1%,比2018年提升了0.3个百分点。我省互联网发展取得一定成绩,但基于数字化的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仍需进一步挖掘与创新。
4.我省出台了《黑龙江省直播电商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但有关全产业链的数字化采购、数字化生产、数字化运输、数字化营销、数字化管理的整体规划有待完善。
二、对数字化政策的对比分析
1.对应国家政策,我省还缺乏有关数字技术、创新数字化的政策,缺乏有关数字金融、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政策,缺乏有关运营智能化的政策,缺乏有关数字平台、数字挖掘、数字管理的政策。
2.与辽宁省、吉林省相比,我省在产业数字化建设政策方面支持的重点不够突出,尤其缺乏有关数字农业政策;在智能制造方面的政策主要体现在智能车间,缺乏有关接续与滚动计划;数字化新基建主要关注大数据共享以及网络安全,对数字技术开发与创新的支持政策不足;缺乏有关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政策。
三、对数字化建设行为的对比分析
1.与辽宁省、吉林省相比较,我省的特色在于智能应用包含城市、农村、工地、网络、服务等多个方面,涵盖范围较为广泛;在电子政务中,引资、贸易等行为开展较多;数字农业建设行为突出,数字金融、产业链信息化等都重点围绕农业展开,并且提出了数字粮仓与惠农服务等。
2.我省重点提出了社会数字化(扶贫方向)、数字政府、产业智能化(农业、旅游业)、智能制造、基于智能技术的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与升级,整体上缺乏国家数字金融、数字经济模式等方面的系统规划。
3.我省社会数字化特色在于强调扶贫,缺乏社会数字化公共治理方面的内容。在数字政府上,重点强调政府职能与惠民,缺乏政务与数字媒体融合;在产业智能化上,我省特色在于智慧农业;在智能制造方面,我省重点强调智能平台以及物联网建设,对于标识解析与应用、数字与网络孪生、数字与智能供应链等国家新数字化建设行为缺乏有效体现。
4.我省数字化建设缺乏对数字理念、经济模式、人才、数字生态等方面的规划,仍需进一步通过政府政策引导,推进省内企业在数字化营销、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商业模式、数字化新业态等方面认知与行为的统一。
5.我省发展规划强调了数字金融与农业发展的结合,重在支付方式与服务方式数字化建设,对于金融数字技术、金融数字信用体系等配套保障规划体现不足。
6.我省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重点发展了医疗及教育资源数字化,与辽宁省相比在物资、调度、监控系统等方面的建设不到位,无法为后疫情时代社会治理及未来应急处理等提供有效支持。
7.我省新基建主要依托外部合作,在区域整体布局与自主建设方面工作开展不够,缺乏多元数据融合与分析系统的开发与研究。我省数字文化建设相对滞后,影响文娱生活及文化产业发展。
四、关于加快数字龙江建设的建议
1.重点通过“数字化技术——数字化产品——数字化经济”逻辑链发展农业数字经济、养老及文化数字经济。一是设立数字化发展专项基金,通过“数字化技术——数字化产品——数字化经济”发展链条进行承接式、滚动式部署,重点突出农业、养老与文化产业的数字生态链搭建。二是推进数字化创意、数字化技术应用试点与示范区建设,为数字化技术产品推广应用提供补贴与激励等相关政策支持,以数字化产品为核心有步骤带动数字经济发展。
2.加强数字化在制造业、农业不同管理模块与环节中的应用,通过数字化设计、研发以及数字化物流、仓储(公共海外仓)与数字化营销、传播等,挖掘新兴优势产业创新业态与商业模式,推进传统制造企业、中小企业智能化升级。为企业提供完整的示范培训服务,加速制造业、农业数字化全环节数字化发展。完善应急物流系统构建工作,发展特殊时期定制化物流配送体系。
3.规范全省数字化建设与整合标准,基于标准化与集成化思路,鼓励企业发展智能软件与硬件。在此基础上构建原材料、能源、物流等产业云平台与企业协同制造云平台等,通过政策引导企业进入云平台;通过标识解析、5G、数字孪生技术等构建产业智慧互联网络与生态系统;按照步骤选择特定领域、特定企业集群开展示范试点,不断拓展上云企业规模、不断丰富与完善云平台功能、不断实现网络深度交互与连通。
4.开发多元数据融合、多元数据分析技术与工具,推动不同层级、领域、主体、部门标准模型研制,建立跨行业数据整合平台,规范平台数据存储、调用、目录展示、元数据管理与数字服务。
5.通过项目引导,加强数字金融相关技术研发合作与创新;规范数字金融市场,完善金融数字化管理制度;探索与发展新数字金融业态。加强企业与个人社会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加速社会信用与金融数字信用体系的融合。
6.整合基层治理平台政策、法规、办事流程等相关内容,统筹构建集成社会治理平台;发展基于数字媒体的治理方式,方便多主体参与及评论,形成良好的治理参与及吸纳制度,方便联合开展互动式、线上线下融合的协同治理。
7.重点完善数字技术创新政策,数字金融、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政策,企业运营智能化的政策,数字化农业建设政策;推进建设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建设,在发展数字车间的基础上,稳步推进数字工厂与智能企业培育,形成数字化升级与联动。
专家名单:
王雪原 高新技术发展与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导
武建龙 哈尔滨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李 玥 哈尔滨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
徐玉莲 哈尔滨理工大学副教授,硕导
董媛媛 哈尔滨理工大学副教授,硕导